太湖农家采摘游:
三春茶叶四月梅,红枣蜜桃喜相连;初夏端阳枇杷熟,夏至杨梅满山甜;五月李子挂满树,花红采摘七月间;石榴大,葡萄鲜,银杏板栗赶秋天;雪柿红时蟹橙黄,洞庭桔红霜降边。
三万六千顷的烟波太湖,偎抱四周;扑朔迷离的七十二峰,或隐或现。青山如黛,花果琳琅;青梅、红桔、枇杷、杨梅、枣、栗……飞红点绿,布满山坞。良田连片绵延,茶树层层叠叠,鱼池星罗棋布,即使残冬腊月,澄湖翠岭,依然秀色可餐,引人入胜。
2月 梅花——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
苏州城西南六十里,吴中区光福镇东南三里许,重山迭翠,峰峦连绵,中有一山,名邓尉山。地傍太湖,绿水萦绕,传为汉光武大司徒邓禹告老隐居之地;邓禹乃东汉中兴名臣,镇压绿林,推翻王莽,累建奇勋,综理朝政,深执忠义,官至太尉,人呼邓尉,山亦因以为名。山前山后,坡上崖下,梅林如海,每值初春,万枝齐放,千顷一白,冷艳凌霜,幽香袭人,故又有“香雪海”之称。
邓尉山植梅,据说始于邓禹。《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只此可见种梅人家之多,难怪古诗里亦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之句。邓尉梅树,大半果梅,花发皆白。梅子可制话梅和乌梅,乌梅是做酸梅汤的原料。虽为绿梅,但不待绽苞即行采摘一尽,迟则降低药用价值。红梅只苗圃里有,乃专为城市观赏提供树种。这儿植梅历史虽久,然既无唐梅,亦无宋梅,树龄仅二十年左右,过此则花少果小,非及时更新不可。也因为这样,“香雪海”才得以久享盛名。
初春时节,寒威犹存,邓尉观梅,江南习俗。车过光福镇,公路两旁,青山脚下,宅第四周,梅树比比,枝头积雪,可谓观梅之序幕。及至邓尉山坞,梅林浩瀚,荡漾银海,白絮飞动,暗香拂面。登山路上,石径幽曲,情侣对对,穿行梅林;窈窕淑女,偎枝留影;稚气顽童,嬉戏而行;花甲老翁,悠哉悠哉。明高启有诗云:“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趣境之描绘,可谓神妙而得体。
半山腰里,万花丛中,一屋婷立,曰闻梅馆。两旁石柱有联云:“寻宋商邱题咏遗文,入胜出幽十里梅香归晚纳;访清高宗游观陈迹,抚今怀旧四围山色感兴亡。”这馆的四周,梅林最密,馆前有石栏,可供小憩赏花。此际的游人,似沐浴香海,若身浮白云,顿觉满眼春光,心旷神怡。放眼开去,近山翠绿,远山如黛,花枝簇簇相连,香雪弥漫十里,阵阵微风吹拂,梅仙翩翩起舞,花儿逐浪嬉戏。据说,邓尉山有梅十万株,红、白、墨、绿品种齐全,而以果梅最多。农家重视果实并非怪事,曹孟德就曾“鞭梢一指”,用远处有虚幻的梅林,解除了大军的干渴;“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曹操和刘备的典故。足见三国时代人们就对梅树有兴趣,且着重于果实。
山顶有梅花亭,为五瓣梅花造型,高约二丈,顶立铜质孤鹤,引颈南望,大概是取宋林和靖“梅妻鹤子”之意。亭南有御碑,乃清乾隆帝所留墨宝。亭前崖壁上有“香雪海”三个大字,为康熙间巡抚宋荦手笔,铁划银钩,颇见功底。游人仁立亭内,近览梅花如海似雪,远眺群峰如黛若翠,太湖帆影隐现于天水之间。不过,纯朴自然而又带点野性的邓尉梅,始终不以艳丽取悦于人,花儿凋谢又献出梅子,游者切切不可忘记这品格啊!
邓尉梅海边缘,一古刹名司徒庙,乃祭祖邓禹而建。院中有古柏四株,名清、奇、古、怪,传为邓禹手植,距今已一千九百多年,所以这庙又叫古柏庵。
吴中梅子——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
吴中区栽梅始于唐朝。明代,光福邓尉、西山涵村盛栽梅树,而以光福邓尉最为著名。相传“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每当冬末春初、邓尉梅花开放,弥浸30余里,花馨袭人,凝若积雪。曾3次陪伴康熙皇帝到邓尉探梅的江苏巡抚宋荦触景生情,取名“香雪海”,形容梅花盛开之季的邓尉。
梅花有白梅、红梅、绿梅等多个品种。除观赏外,果实梅子是重要的蜜饯原料,可制作糖渍青梅、奶油话梅、陈皮梅、甘草梅等。光福食品酿造厂生产的糖渍青梅,1987年获江苏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东山的王中王话梅享誉海内外。
吴中区现有梅林近万亩,主要分布在光福、东山、西山和藏书等乡镇,年产鲜梅2000吨左右,除供各蜜饯厂加工之外,还大量外销,深受港澳、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人士的欢迎。
3月底4月初 碧螺春——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
“碧螺春”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洞庭东山与西山,为吴中佳茗。据《太湖备考》,唐朝中叶,东山灵源寺碧螺峰的石壁中,有野茶数枝,系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俗呼“吓煞人香”。现在此茶名曰“碧螺春”,还是康熙皇帝赐予的,据清代陈康祺在《郎潜记闻》卷五,写到此名缘起。“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枝,土人曰吓煞人香。康熙乙卯,车驾幸太湖,老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岁必采办矣。”这一记载较简明,而清代的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的叙述要详细一些,主要是说采茶者因茶叶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大家争呼“吓煞人香”。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依笔者之见,茶因置怀间而异香,不是不可能,然仍带有民间传说色彩,只能姑且信之。
现在,“碧螺春”不再是长在石壁上的野茶了,而是长在果林葱茏的山坞之中,受四季不绝的花果幽香侵润熏陶,所以它有花果香。此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密布,银绿隐翠,所以人们歌颂它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自古少”。冲泡后犹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更可贵的是碧螺春茶用温开水冲泡,茶叶仍能沉于杯底。如杯中先冲了水后放茶叶,也照样下沉,吐香展叶。
苏州的周瘦鹃生前嗜茶,他曾著文谈到“碧螺春”:“我很爱此茶,每年入夏以后,总得尝新一下;沸水一泡,就有白色的茸毛浮起,叶多蜷曲,作嫩碧色,上口时清香扑鼻,回味也十分隽永,如嚼橄榄。”近人徐珂《可言》引《负芬馆诗话》云:“色香味不减龙井,而鲜嫩过之”,这一评价是恰当的,“龙井”每市斤干茶含芽量为45000个,而“碧螺春”则有6万至7万个。
碧螺春茶叶很娇嫩,采摘时必须非常及时。高级碧螺春的采制在春分前后就动手了,清明时节正是采摘的黄金季节。采茶时,摘其嫩芽、嫩叶各一,行话叫“一旗一枪”。又美其名为“雀舌”。焙制一斤碧螺春茶需近6万个这样的“雀舌”,且焙制工艺复杂,要求严格,上好的碧螺春要求“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故人们又称其为“功夫茶”或“工艺茶”。
民国四年(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碧螺春茶获得金质奖章,50年代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碧螺春茶是我国茶中的珍品,是吴中区主要出口商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此外,苏州还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茉莉烘青
吴中区产花茶,尤以茉莉花茶最负盛名。相传古代有一文人,在茉莉吐香时节,把一袋烤干的茶叶悬挂于花间,结果茶吸花香,冲泡后饮用,清香扑鼻,别具风味。后人经反复试制,终于总结出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吴中区光福茶场1980年起选用符合省颁标准的三级精制烘青(茶叶),配以当天采摘的茉莉鲜花及适量的白兰鲜花,经过10多道工序,以单窨次工艺加工而成三级茉莉烘青。其条索整齐平伏,色泽均匀,清醇芬芳,茶色黄亮。饮之,既有烘青条茶的清香,又有茉莉的芳馨。
5月中旬 洞庭枇杷——摘得东山纪革头,金丸满案玉膏流
我国枇杷栽培,始于宋朝。明朝王世懋《学圃杂疏》记有“枇杷出洞庭者大”。洞庭枇杷由此名声大震。后又有诗赞:“树繁碧玉簪,柯叠黄金丸”。故后人多称枇杷曰黄金丸。枇杷品种甚多,约有40多种,吴中区洞庭东山就有30多种。人们习惯上将其分为白沙、红沙两大类,白沙枇杷皮薄,肉白带黄,质细柔嫩,汁多味美。红沙枇杷皮黄,肉橙,味甜,汁多。
吴中区东山的白沙,光福的红沙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畅销苏沪港澳。
6月底7月初 东山杨梅——折来鹤顶红尤湿,剜破龙睛雪未干
吴中区是江苏省杨梅的重点产区。明王鏊《姑苏志》载“杨梅为吴中佳品,味不减闽之荔枝。”清代《花镜》也称杨梅为“吴越佳果”。杨梅为常绿乔木,树干高达10米以上,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树木。每年农历三月开花,黄白相间的小花,常在夜间开放,天明凋谢。杨梅果五月成熟,“夏至杨梅满山红”,为东山增添色彩。东山杨梅品种繁多,仅以色分就有紫、红、白三种,其中紫色最好,白色次之。如按品种名称分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绿荫头、荔枝头、大核头早红等,其中尤以乌紫色的大叶细蒂的乌梅(又称炭梅)最为著名,乌梅成熟后色泽乌紫、个大、肉厚、汁多,味甜、核小,食之生津开胃,风味奇特。
同时,每年常熟宝岩也有杨梅节,宝岩杨梅个大味美,每年杨梅绽红露紫时,四面八方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到宝岩,看杨梅”的民间风俗留传至今已有900多年。
常熟宝岩杨梅节
时间:6月下旬-7月初
地点:常熟宝岩生态园
活动内容:
1、望梅,采梅,品梅
2、品尝常熟小吃
3、观赏威风锣鼓、走高跷、舞龙舞狮、民间艺术、茶道表演。
7月中旬 桃子——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六七月份正是桃子成熟时节,此时,来到太湖里的三山岛,就可以看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色鲜果嫩的桃子,与三四月份看桃花相比,确是另一番心情了。
桃在民间有长生果之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西游记》里,孙大圣大闹蟠桃盛会一节。孙悟空因听说瑶池王母要举办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便跑到了蟠桃园内,土地爷告诉他:桃林里,前面的一排桃树,人吃后成仙得道、体健身轻;中间的一排桃树,人吃后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排的桃树,人若吃后可以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桃子也确实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果实。
三山岛的桃子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早熟的是白玉露,晚熟的是白凤,不象水蜜桃那么大而软,却脆中带着鲜甜,是上好的食用品种。三山岛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桃树,有成片种植的,因为以前的三山岛居民是果农,桃子的采收也是收入的其中之一。也有在门前屋后种一两棵,主要是为了吃起来比较方便,便于看管,不让白头翁之类的捷足先登。
桃子,肉质鲜嫩,甘甜多汁,享有“琼浆玉露”之美誉。有数据表明:每100克桃肉中含水分85克、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钙8毫克、磷20毫克、铁10毫克、胡萝卜素2毫克,富含维生素C、B1、B2。此外,桃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果胶、单宁等各种有益身体的成分。
桃子,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具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祛痰消积、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健美皮肤等功效。专家说,早晚各食一个鲜桃,会起到补益养血的作用。
此外,桃仁、桃的根、枝、花、叶、桃胶(桃树皮中分泌出的树脂),都是入药之材。桃叶有祛风湿、清热、杀虫的功用,治风热头痛、鼻内生疮等;桃花无毒,有利水、活血、通便之功;桃枝可治心腹痛及口中生疮;桃根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功用;桃仁有破瘀行血、润燥滑肠等功效;桃树胶可治糖尿病、痢疾等。由此可见,桃及桃树对人类的贡献多多。
桃子虽然营养丰富又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但专家提醒,桃子也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否则也会生热上火。
7月中旬 枣子——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初秋时节,踏上太湖三山岛,跃入眼帘的是一棵又一棵百年枣树遍布农舍房前屋后,沉甸甸的果实压着虬杆劲枝,光亮的果实透着红黄相间的颜色,惹人垂涎欲滴。岛上老农说,这就是江浙一带绝无仅有的鲜食“马眼枣”,岛上百年以上的古枣树有六百余棵。
东山镇盛产各类果品,但“马眼枣”仅三山岛独有。“马眼枣”相传始于宋代,当年有近万名囚徒从北方出发押解到三山岛挖凿太湖石,他们随身携带枣子沿途充饥,到三山岛后枣核满山乱丢,便自然发芽生长,并逐渐在岛上“生根”。据悉,“马眼枣”一般要20年才结果,受湖岛水土的影响,结出的枣子与一般的白蒲枣相比,果粒大,水份多,口感酥脆鲜甜,特别适宜鲜食。因形似马眼,取名“马眼枣”,果大二寸许。“马眼枣”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江浙一带。
三山岛上几乎家家都有10来棵百年枣树,遇到马眼枣的丰收年,一棵百来年的枣树可收获100公斤左右。
9月底10月初 银杏——降襄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又称白果,因其果核似白玉,故称。又因其生长缓慢,一般须30~40年才大量结果,俗称子孙树,意指祖种孙收。银杏初夏结果,秋后成熟,一般于中秋前后采摘。果大壳簿、风味香甜,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微有毒,不宜多食。可作食品辅料,也可入药,引疳解酒、消毒杀菌,亦是制作高级化妆品的原料。银杏是一种古老的裸子孑遗植物,在一亿多年以前的史前期,它广泛生长于欧亚大陆,但在第四纪冰川期,几乎绝迹,仅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幸存下来,故有“活化石”之称。郭沫若先生称此为“中国树”、“有生命的纪念塔”。
吴中区是中国银杏生要产区之一,其栽培始于晋朝,兴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产地集中在东山镇的星光、东山、湖湾、金湾、杨湾和西山的秉常、镇夏、东河等村。白果是吴中区外贸出口的重要果品之一,年销200吨左右。品种有大佛手、小佛手、洞庭皇等。其中大佛手质量最优。
9月底10月初 东山石榴——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经几年栽培实践证明,其物理特性和经济性状都比其它石榴品种优越。
果实近圆形,皮呈枣红色,果面光洁而又有光泽,极美观,果皮薄约0.6厘米左右,籽粒紫红色,粒大肉厚,百粒重57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7-19%,味甜微酸,核半软,口感好、汁多、含果汁67%,品质极佳。
东山石榴长势旺盛,树势开张,早果性极强,成熟期早,产量高。该品种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第二年开花结果株率100%,单株坐果一般15-20个,多者30个左右,具有不裂果,耐贮运等特殊优良性状。
9月底10月初 板栗——齿根浮动越我衰,山栗泡燔疗食饥
亦称板栗,是东山著名的特产之一。东山板栗大都零散栽种在山坡或山脚下的果树林间。一般都采用嫁接繁殖,管理要求不细,但对水分需求较高,在东山有“干枣湿栗”的说法。中秋前后,东山栗子逐渐成熟。栗子有许多个品种:油毛栗、稀刺毛栗、大毛栗、白毛栗(重阳栗)、小金漆栗、东阳栗、中秋栗(茧团栗)、短毛中秋栗、乌子栗等。栗子开花如长条的毛毛虫,成熟时生长在有硬刺的外壳里,其外形与小刺猬十分相像。白露过后开始采摘,每只刺壳内有栗子三五颗不等。栗子本身也有硬壳,外面光滑,里有绒毛,栗肉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毛衣。所以东山有“爸爸穿刺衣,妈妈穿皮衣,宝宝穿毛衣”的儿童谜语。
东山栗子形大质嫩,但不耐贮藏。白毛栗收摘最迟,农历十月末采收,含水分低,耐久藏,可贮存至春节。东山栗子肉色都呈淡黄色,故有“东山蛋黄板栗”之称。栗子的吃法很多,可生吃,也可熟吃。熟吃有炒、烧、烤、蒜等,如糖炒栗子、栗子烧肉、栗子烧鸡、烤烘栗子、蒸熟栗子等,并能与其他荤菜、素菜混烧,可做甜羹点心。白毛老栗置网袋中,挂阴凉通风处,存放一些日子,肉瘪而甜,风味特浓。
栗子营养丰富,含有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l、B2等,对人体有补肾、强筋骨、益脾胃、止泻等多种功能,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称。
9-10月 太湖蟹——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砧雪劝加餐
秋菊旺,湖蟹壮。中秋过后,九十月份菊花斗艳,正是吃蟹时节。太湖蟹有三种:中华绒螯蟹、凹背新类额蟹、锯齿溪蟹。太湖蟹,背克坚隆,凹纹似虎面,色青黑,腹背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
每年捕蟹旺季,太湖边盛况空前。渔民利用湖蟹趋光、横行走弯的特性,见渔船灯光闪烁,灯火通明,辽阔的湖面,宛如满天星斗,映照一湖秋水。在清清的湖水中,蟹群拼命往亮处横爬,乖乖地钻进了渔民为其专设的蟹簖里去。
东山人煮蟹时,选鲜活的大蟹,洗刷干净,用麻线将蟹捆扎,锅中垫以紫苏,注人水,将蟹放在蒸架上蒸煮。用紫苏蒸煮为驱除蟹的寒性,煮熟后将蟹肉蘸姜葱细末、胡椒粉、醋、酱油、麻油等调料食用。蟹性寒,东山传统上病人不吃,也忌与柿子同食。
太湖蟹素为席上珍品,尤以中华绒螯蟹闻名天下。九月食雌蟹,里面满盛橘红色的蟹黄,十月吃雄蟹,蟹膏晶莹白嫩,鲜美异常。吃过蟹肉,其他鱼虾湖鲜就显得乏味了。俗话“蟹鲜上桌百味淡”,所以蟹往往作为酒宴最后一道菜。
食蟹方法有多种,如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大多以蒸煮剥食为主,煮至蟹壳全红,方可食用,掀起蟹盖,剔除胃、肠。橘红色的卵块,肥厚的蟹黄,白璧似的脂膏,雪白的蟹肉,腴美异常。太湖蟹是各大菜馆、宾馆的应时名菜。若用蟹肉、蟹黄与其他菜肴搭配,如蟹粉汤、鱼翅蟹肉、清炖蟹肉狮子头、蟹油水晶球、孔雀虾蟹、蟹粉馒头、蟹肉馄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江南名菜名点。太湖蟹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可入药,有散瘀、续筋、接骨等功能。蟹壳可以制成胶体溶液作为工业用料。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吃太湖蟹吃出了传世诗画。唐代诗人陆龟蒙,因吃太湖蟹写出著名的《渔具诗》,赠酬于客居苏州的好友皮日休。皮日休读后,击节赞叹,随即写出了渔具十五咏,与之唱和,传为美谈。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品太湖蟹则“吃”出一幅《醉蟹图》,苏州菜馆老板按图制出了醉蟹,轰动姑苏城,使蟹价一日三跳。在太湖螃蟹节上,一幅幅蟹文化书画让人驻足欣赏。费孝通先生九十二岁题诗:“太湖万顷水,庙港蟹入时”,写出了太湖蟹文化的真谛。
乘上快艇在太湖上遨游,在亲眼目睹太湖蟹生态养殖的同时,也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番别有滋味的渔家风情。
10月中旬 东山柑橘——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桔万株金
素称洞庭红橘,满山遍野,面广量多,秋天收获。东山处于我国柑橘栽植区的北缘,柑橘种类较多,有温柑、蜜橘、黄皮、天台、早红、料红、贡橘、金橘、圆橙等二十余个品种。
柑橘是常绿树木,终年青葱碧翠,孟夏季节,橘花不失时机地开放了。迈步橘树林园,顿觉清新爽快,阵阵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星星点点的白色,犹如米粒般的花蕾,招引了粉蝶蹁跹,蜜蜂嗡嘤。
橘树花开花落,留下颗颗青果。待到秋天,枝头一颗颗挟金裹蜜的柑橘,十分诱人。这是洞庭花果山上最美丽动人的时刻,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其它特产
太湖银鱼——鲜浮白玉盘,未需探内穴
太湖银鱼形如玉簪,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故名银鱼。清康熙年间就列为“贡品”。1987年的产量为885.4吨。太湖银鱼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银鱼四个品种。前两种较大,长约15~20公分;后两种体小,长约8公分左右。太湖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腥、味美。
太湖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银鱼内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铁0.5毫克、热量4l千卡,还含有维生素Bl、B2,东京人称之为“鱼参”。太湖银鱼可以作银鱼汤、银鱼炒蛋、干炸银鱼、芙蓉银鱼、银鱼丸子,以及用银鱼做馅的银鱼春卷、银鱼馄饨、银鱼汤包等。现主要出口日本。
水红菱——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菱煮鲫鱼
又称“苏州红”,长于河塘水池之中,营养价值很高,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成菱粉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吴中区河网交错,湖荡密布,适宜水红菱生长,早在唐朝,吴中区已普遍种植水红菱。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写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现吴中区东部的水网地区为水红菱的主要产区。八角红菱为古镇角直特产。
易路推荐的旅游主题:
·千年文脉修学游·名寺古刹宗教游·特色工业观光游·绿色农业生态游·美食购物时尚游·千年古城风貌游
·民俗节庆狂欢游·水乡古镇风情游·水乡农庄风情游·太湖山水风光游·古城周边郊县游·主题公园康乐游
·古桥名桥寻趣游·小巷水巷探幽游·工艺美术亲历游·太湖农家采摘游·天堂新景新貌游·环古城河水上游
·古典园林风雅游·历代名人胜迹游·昆曲评弹风韵游
更多资讯,欢迎访问易路太湖农家采摘游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