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胜迹游:
1、主题介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苏州这块人杰地灵、风物清嘉的宝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才华横溢、卓有成就的人物。苏州历代不乏文臣武士、名儒良医、能工巧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吴门画派的唐寅、文徵明、沈周,还有文学家冯梦龙,一代名医叶桂,两代帝师翁同龢,以及近代的叶圣陶、陆文夫等,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历代的名人书写了姑苏的繁华与春秋,造就了苏州的历史与文化。苏州,因名人辈出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独特的“吴文化”。让我们踏上天堂苏州之旅,去探访古人的踪迹,感受名人、触摸历史。
2、主要景点
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章太炎(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著名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于1934年秋举家自沪迁苏定居。
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章园",大门朝南在宋衙弄,后门朝西在锦帆路。院内有前后两幢西式二层育青砖楼房,分别为章太炎著述、藏书、会客和全家生活起居的处所。
章太炎故居的前后两幢楼房,几经转手,后为机关使用,建筑尚完整,惟于80年代初在原二层上各加盖一层。北部之"章氏国学讲习会"建筑已不复存在,改建平房五间,现为章氏后裔所居。章太炎衣冠冢及碑刻即在平房东侧。
地址:体育场路17号及锦帆路8号
俞樾故居
即曲园,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俞樾(1821 1906 )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 故居占地共2800平方米。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将曾祖故居捐献归公。故居先后由市文联、戏曲研究所、评弹团、科学之家等单位使用。1986年由市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按名人故居进行陈设布置,并于当年10月开放,供人参观。目前俞樾故居的厅堂及小园已全面开放,供人参观。所余两进内宅上房及东侧配房,仍为居民使用,将列入下一步整修规划。
地址:人民路马医科43号
叶圣陶纪念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地址:甪直保圣寺西园
卫道观前潘宅
即礼耕堂,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麟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后通混堂巷,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现状尚称完整。
中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结构规整,用材粗壮,制作精细,为清乾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宅共有八座砖雕门楼,现中路轿厅、大厅、堂楼前各一座保存最为完好,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款,每座门楼各具特色。潘宅中路保存的这三座砖雕门楼,各具特色,构图严谨,制作精细,雕镂工巧,充分体现苏州传统手工砖雕的高超技艺,堪称清代砖雕上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地址:平江路卫道观前18号
唐寅园
苏州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唐伯虎的。他名寅,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所作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造诣,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园占地数十亩,环境清寂幽雅。主要景点有:“桃花仙馆”,唐寅一生酷爱桃花,曾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另外还有“梦墨堂”、“六如堂”等。
地址:西郊横塘
五人墓
五人墓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之墓。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亲信巡抚毛一鹭勾结织造太监李实,仗势在苏州残酷剥削人民,并诬陷被誉为“七君子”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苏州人民激于义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暴斗争。后魏忠贤诬陷苏州人民谋反,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临刑时五义士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苏州百姓把毛一鹭为魏阉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毁,葬五人义骨于废基,立碑大书“五人之墓”。复社领袖张溥有感于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撰写了《五人墓碑记》,赞扬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成为不朽名作。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地址:阊门外山塘街775号
范成大祠
范成大(1126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著有《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及《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吴郡志》等。
范成大祠原名范文穆公祠,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卢雍于石湖茶磨山北、行春桥南建范文穆公祠,以纪念范成大。次年,将范成大手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摹刻石碑,嵌于祠壁。从1984年起,全面整修过的祠宇将西南侧海潮寺划入,1986年竣工开放,成为石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地址:市郊石湖行春桥畔茶磨屿下
范文正公忠烈庙
范文正公忠烈庙即范公祠,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而建。绍兴年间重修改建天平山附近范仲淹所建祖祠及其子孙增建的范公祠,揭宋帝所赐“忠烈”之榜于庙门。 元、明、清三代,祠庙历经战火,屡塌屡修。民国初年也曾稍事修葺,并改“敕赐范文正公忠烈庙”额为“范文正公祠”。至1982年全面整修,次年竣工。1989年纪念范公诞辰一千周年之际,又在祠前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镌刻范公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地址:城西8.5公里天平山东南麓
况公祠
是纪念况钟的专祠,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况钟(1383-1443),字伯律,江西靖安县人。初为小吏,明永乐间荐授礼部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支持下,大力改革弊政,削减重赋,减免苛徭,设仓济农,兴修水利。任期满时,民众二万余人乞留,感动朝廷,下诏留任。在任13载,积劳成疾,正统七年十二月(1443年1月)病故于任所。
况公祠祠门东向,砖细门楼上有"况公祠"横额。入内,硬山式享堂坐北朝南,扁作梁架,有前翻轩,面阔三间13米,进深11米。堂南有戏台相对,前台5米见方,高出地面约0.8米,三面敞开,顶作歇山式,南与三间后台相连,前后台总平面作凸字形。享堂西有院落两重,内有楼两进和船厅一座,南部尚有东向房屋三进。况公祠享堂、戏台、船厅、两进楼已先后于1993年、1994年大修,现由沧浪区图书馆使用。
地址:道前街西美巷31号
陈去病墓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去病(1874-1933),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吴江人,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晚年曾任东南大学教授、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 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地址:阊门外虎丘西南麓
张士诚墓
1960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士诚(1321-1367),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大丰县)人,以驾船运盐为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不堪富户凌辱,率众杀诸富户,率苦役、盐丁万余人起义。次年,据高邮,称城王,号大周,年号天佑。在高邮击败元丞相所率大军后,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攻占平江(今苏州),并在此建都,后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朱元璋率军攻占平江,张土诚被俘,解至金陵(今南京)后自缢身亡。
张土诚墓面积三亩有余,墓冢封土高出农田1米。墓前原有国时期吴中保墓会所立"张吴王墓"碑,墓西原有张王庙,现均已不存。
地址:斜塘镇盛墩村
王鏊祠
原名王文恪公祠,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鏊(1449 1524),字济之,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葬洞庭东山陆巷梁家山。
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本是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地址:景德路274号
柳亚子故居
柳亚子(1886—1958),初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弃疾,字亚如,最后以亚子为名。1903年加入爱国学社,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09年参与创立南社,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48年l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柳亚子是国民党左派,又是文学家,他在故乡从事很多革命活动,曾创刊《新黎里》报、《三五》半月刊等。他家的藏书楼,解放前藏书4万多册,建国后全部捐献给国家。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柳亚子故居原是清乾隆时工部尚书周元理住宅,旧名赐福堂。1898年柳亚子全家从北库大胜村移居黎里,1922年迁住于此。故居建筑有荣厅、大厅、起居楼和磨剑室书斋、复壁藏书楼等。柳亚子故居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在柳亚子逝世二十五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吴江市黎里镇中心街30号
文庙
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范仲淹改革旧制,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此制后为各地效仿。范仲淹以"学有教法"和"庙学合一"之制树立楷模,开各州县办学之先河,有“吴学之兴始于文正范公”和“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所以是教育史上的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方。
府学文庙现存面积1.78万平方米,仅为极盛时的1/6,平面布局仍由东庙西学两条轴线并列。东庙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西学存泮池、七星池、明伦堂等,主要建筑皆坐北朝南。
苏州文庙存碑甚多,宋刻《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四碑已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重修记石刻是府学文庙的历史见证,今存14种,即宋碑1方、元碑2方、明碑5方、清碑6方,其中米有仁等名家撰书的碑弥足珍贵。
地址:苏州人民路45号
易路推荐的旅游主题:
·千年文脉修学游·名寺古刹宗教游·特色工业观光游·绿色农业生态游·美食购物时尚游·千年古城风貌游
·民俗节庆狂欢游·水乡古镇风情游·水乡农庄风情游·太湖山水风光游·古城周边郊县游·主题公园康乐游
·古桥名桥寻趣游·小巷水巷探幽游·工艺美术亲历游·太湖农家采摘游·天堂新景新貌游·环古城河水上游
·古典园林风雅游·历代名人胜迹游·昆曲评弹风韵游
更多资讯,欢迎访问易路历代名人胜迹游旅游服务